陳 省身 寶幀長子 数學大师  ‏(I3)‏
Chern Shiing-shen
名字: 省身
姓氏:
後綴: 寶幀長子, 数學大师
羅馬化: Shiing-shen Chern

性別: 男性男性
      

生辰: 1911年 十月 週六日 浙江嘉兴秀水县
逝世: 2004年 十二月 週五日 ‎(年齡 93)‎ 天津
個人詳細事件信息
生辰 1911年 十月 週六日 浙江嘉兴秀水县

結婚事件 郑 士宁 - 1939年 日 ‎(年齡 27)‎ 昆明

逝世 2004年 十二月 週五日 ‎(年齡 93)‎ 天津

最近更改時間 2010年 三月 週日日 - 22:50:22 - 更改人: huang.peter
查看詳細信息...

父母家庭  (F3)
陈 宝祯
-
陳 省身 寶幀長子 数學大师
1911 - 2004

近親  (F2)
郑 士宁
1915 - 2000
陈 伯龙 长子
-
陈 璞 "May"
-


記錄

筆記
陈省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陈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1]‏,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国籍中國数学家,微分几何大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目录 ‎[隐藏]‎
1 经历
2 成就
3 荣誉
4 軼事
5 注釋
6 外部链接



‎[编辑]‎ 经历
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1922年秀州中学毕业,来到天津。1923年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1926年毕业,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任助教,1931年开始攻读研究生,师从中国微分几何先驱孙光远,研究射影微分几何,193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同年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一说受清华大学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几何学家布拉希开(Blaschke),1936年2月获科学博士学位;毕业时奖学金还有剩余,同年夏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于是又转去法国巴黎跟从嘉当(E.Cartan)研究微分几何。

1937年夏离开法国经过美国回国,陈省身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因抗战随学校内迁至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微分几何。

1943年,应美国数学家维布伦(O.Veblen)之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此后两年间,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证明高维的高斯-邦内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构造了现今普遍使用的陈示性类(一说陈氏特征类),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此后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陈省身应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美国。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学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职位;E.P.Lane正是陈省身的导师孙光远当年在美留学时的导师;在此为复兴美国的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陈省身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为止。196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间,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陈省身晚年的一项重要贡献是1981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筹建以纯粹数学为主的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他是第一任所长。

1984年退休,陈省身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名誉教授。1985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之聘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同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自1986年起,中国数学会设立并承办“陈省身数学奖”。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在天津逝世。

丘成桐、吴文俊、廖山涛、郑绍远等著名学者都曾师从陈省身。


‎[编辑]‎ 成就
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方法,先后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其一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公式,另一为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与工具,已远远超出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而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陈省身其他重要的数学工作有: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著名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莫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异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编辑]‎ 荣誉
陈省身获得了许多科学荣誉。

1961年,陈省身继物理学家吴健雄之后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
1970年,获得美国数学协会的肖夫内奖。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在科学、数学、工程方面的最高奖;陈省身和吴健雄是最早获得该项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1983年,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的斯蒂尔奖。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陈省身是获得沃尔夫奖荣誉的第一位华裔数学家、第二位华裔科学家。
此外,他还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Chau-venet奖(1970年)、Steele奖(1983年)。并曾获得德国洪堡奖、俄罗斯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奖等奖项。另外,他在2004年获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为“陈省身星”。

陈省身曾经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

陈省身曾出任美国数学学会副主席。他还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国的外籍院士。他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发起者,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印度数学会名誉会员等。他曾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他还是菲尔茨奖得主丘成桐在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导师。


‎[编辑]‎ 軼事
陳省身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數面之緣。亞伯拉罕·派斯(Abraham Pais)那本名著愛恩斯坦傳《奇哉上蒼》(Subtle is the Lord)就提過陳省身:

“ 陳省身所從事的是微分幾何的現代整體問題(Modern Global Problems)諸如纖維叢等。愛因斯坦既未寫過,也從未向我(派斯)說過,至於我(在此)的(寫作)目標是說明一下愛因斯坦當年的統一場論,也就是愛氏所關注的只有局部微分幾何,現在看來有些落伍了(也即是說就整體而論是不合適了),General Ricci Calculus是其主要工具。因此,本節的目的是從最容易的方法,也就是用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的方法來闡釋黎曼幾何(Riemannian Geometry)的結果。 ”
“ 卓越的數學家陳省身有兩段開場白的敘述:一、我(陳省身)的感覺很奇怪,就是我在此所說的話題(廣義相對論與微分幾何)有一半我並不知道;二、我不久即看到愛因斯坦所遭遇的問題之極度困難與數學及物理學的不同。 ”


‎[编辑]‎ 注釋
^ 陳省身的姓名拼寫,是採用民國時期所推行的國語羅馬字,以轉變拼寫來記錄聲調:姓氏Chern加上r表示國語的陽平聲(第二聲),Shiing用重i表示上聲(第三聲),拼寫不變的Shen則表示陰平聲(第一聲)。

‎[编辑]‎ 外部链接
南开大学深切缅怀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
陳省身與愛因斯坦  一九四三對一九四五年在普林斯頓(陳之藩)

筆記
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平!‎(南开的骄傲)‎ 智慧与成长 2005-11-8 22:11
文章来源:
《传记文学》 2003年7月(总第146期)南开大学80华诞庆典大会上 ­http­://­combinatorics­.­net­.­cn­/­readings­/­zhuanji­.­htm­


199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80华诞庆典大会上,当88岁高龄的陈省身出现在庆典贵
宾席上时,全体与会者看到英姿依旧的老校友,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陈老先生发表了
简短动情的演说,那鼓舞人心的话语,一次又一次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
陈省身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因那年是辛亥年,所以号“辛生”,名字则出自中国
的古训——“吾日三省吾身”。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故乡度过的,江南水乡,地杰人灵,
他自幼聪慧过人。

父亲陈宝祯在外地做宫。一次回家过年,教给儿子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算法。父亲走
后,陈省身把家里那套《笔算数学》拿来,无师自通地做起书中的题目。

陈宝棋是陈氏家族的独生子,陈省身是他的长子,所以祖母格外宠爱这个长孙,祖
母不舍得把他送进学校念书,曾请一位先生到家来教。9岁那年,陈省身考入秀州中学预
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
书。

1922年秋天,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那年
陈省身11岁。第二天年年初,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扶轮中
学是交通部办的学校。它得天独厚,经费充裕,师资阵容强大,特别是拥有多位优秀的
数学教师。校长顾赞庭很重视数学,并亲自教授几何教课。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
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他成了扶轮的优秀生。

父亲的同乡、老同学钱宝琛于1925年到南开大学任教。钱先生专攻数学史,也教其
它课。他独身一人在津,住在南大教师宿舍,空闲时常到陈家做客,这使陈省身对数学
更加感兴趣。他学得很灵活,数学成绩往往能把他的总分数提高许多。他还喜欢写作,
在扶轮校刊上经常发表作品。新体诗《纸鸢》反映了这位少年追求自由的性格:

纸鸢啊纸鸢!
我羡你高举空中。
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的不自在?
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
下受麻线的牵扯,
所以不能平青云而直上,
向平阳而直下。
但是可怜的你!
为什么这样的不自由呢?
原来你没有自动的能力?
才落得这样的苦恼。

扶轮是四年制学校。1926年陈省身毕业,面临着进入哪所大学的抉择。那年正值军
阀混战,铁路中断,陈省身无法外出投考,便报了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北洋规定:四
年制学校毕业生只能报考预科,入学后补读二年。而南开无此限制,只要考试通过即
可。因而钱宝琛一再鼓励他以同等学力报考南开。他昕从钱先生的指教,从南开中学借
来一本在扶轮没有学过的解析几何教材。那年盛夏天气炎热,恰值祖母逝世,家中大办
丧事,和尚念经,亲友吊唁……就在那样的环境里,他自学了三周便去参加考试,被南
开大学录取了。后来钱先生告诉他,他的数学成绩居全体考生第二名。

‏(2)‏

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第一年不分系。这时他还不到15岁,是全校闻名的少年
才子,学得轻松自如。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
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
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好的,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
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打得很有水平。

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
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

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
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
进数学系。

成为数学大师以后,一位台湾记者问他:当年为什么决定学数学,陈省身谦虚而风
趣地回答道:“当时我中英文都不好,又不会做实验,就只好读数学了。”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五名,陈省身和
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
先进物理系,后来因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
生知己。

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
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

南开大学的数学藏书在全国可说是首屈一指。陈省身一向喜欢博览群书,所以对许
多名著都翻阅过,并读了不少杂志上的论文。开卷有益,这为他日后做学问打下了扎实
的基础。

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
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
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
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这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
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情不自禁地快步走开。再往前
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
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3)‏

吴大任的哥哥吴大业是南开大学商科的学生,堂兄吴大猷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的高材
生。因他们兄弟三人学业成绩全都优秀,故有“吴氏三杰”的美称。

陈省身同吴大猷虽不同系也不同年级,但有些课程,如数学和德文是在一个班上
的,而且两人都是理科学会(即理科学生会)的委员,所以也成了好朋友。俩人互称
“董先生”。几十年后,吴大猷在美国到陈省身家,陈省身让自己的孩子们称他“董伯
伯”,外人会感到莫名其妙,原来“董”取自德文“笨伯”一词的首音,这是他俩自己
创造的。他们彼此之间这种称呼一直永远延续了下来。

当时的理学院,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以陈省身、吴大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十分友
好、十分快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有吴大任、张景廉和几名女生,她们是杨石先的堂
妹杨照、叶恭绍(后来成为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和那对亲如姐妹的一年级学生——陈受
乌和阮冠世。

大学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充满青春气息,自然也免不了相互打趣和戏谑了。在一次
理科师生同乐会上,几个女生编了一个节目,把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编成了谐音。例如:
姜立夫人(姜立夫)、饶毓太太(饶毓泰)、吴大人(吴大任)、软贯柿子(阮冠
世),而陈省身的谐音最令人捧腹——“陈婶婶”!

1930年陈省身、吴大任大学毕业。当得知清华大学从这一年起创办研究院,并开始
招生,二人决定报考,结果双双考中。

‏(4)‏

清华从1930年起创办研究院,规定三年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往国
外留学两年。那年清华共录取了十几名研究生,数学系两名。吴大任因父亲失业,家庭
困顿不能来校,只有陈省身一个人,无法开班。学校决定暂缓一年,改聘陈省身为助
教。

1931年,吴大任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攒够家里3年的生活费,回清华复学。陈省身又
同吴大任再次同学,共同读研究生。

陈省身随导师孙光远教授学投影微分几何,可以说一切顺利,很有成就。而吴大任
却感到并不理想。导师给他的研究课题,他不感兴趣。恰巧后来南开大学数学系需要一
名助教,1933年他便回母校任教了。

德国汉堡大学数学教授布莱希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1932年春天,他
到北京大学讲学,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朴问题》共分六讲。陈省身和吴大任每次都去
听讲,并作详细笔记。在南开上学时,姜立夫曾采用过布莱希特的著作作为教材。布莱
希特的著作简要深刻,趣味无穷。因此陈省身、吴大任再听大师的演讲并不感到有什么
困难。布莱希特对陈省身的影响十分巨大。后来他获硕士学位毕业时,由于成绩优秀,
本可派往美国留学,但他因景仰布莱希特而申请去了德国汉堡大学。这一选择对陈省身
的学术生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陈省身在清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这里决定了他的终身大事。清华数学
系一位叫郑桐荪的教授,他的女儿郑士宁相貌秀美,性格温柔,当时在燕京大学生物系
读书,比陈省身小4岁。郑桐荪对才华横溢的陈省身十分赏识。他的心意被他的同事、数
学教授杨武之(杨振宁之父)看出,终于促成了这桩美满婚姻。当然,他们的订婚是在
1937年的长沙,结婚则于1939年的昆明。不过清华却为这对年轻人的相识和相恋创造了
条件,也可以说清华是陈省身、郑士宁的爱情摇篮。

‏(5)‏

陈省身于1934年9月初抵达汉堡,进入汉堡大学,先学一个月的德语,直到11月才正
式开学。开学之前,布莱希特给了他几篇自己新写的论文复印件。陈省身还未开学就在
阅读中发现一篇论文里的一个漏洞。布莱希特很高兴,让他设法补正。一个月后,陈省
身把证明补齐,并扩展了布莱希特的定理。从而写成在汉堡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汉堡
的数学杂志上,确定了他在汉堡的地位,并博得布莱希特的喜爱。

汉堡大学数学系蜚声世界,师资阵容强大,除布莱希特外,还有两位著名教授——
阿延和赫克。陈省身写信给同窗好友吴大任,希望他也来汉堡。第二年7月吴大任偕新婚
夫人陈受乌抵达汉堡。陈省身、吴大任第三次同学。

布莱希特经常外出,同陈省身接触最多的是布莱希特的助教、年轻英俊的凯勒博
士。凯勒著有《微分方程组论》,发挥了法国当代大数学家嘉当的理论。书中的定理被
后人称之为“嘉当一凯勒定理”。凯勒开了一个讨论班,一起研读这部著作。可是这一
定理实在太困难,他本人又不善于讲课,参加讨论班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陈省身一个人
坚持到底,所以陈省身认为自己的收益最大。

他的重大收获是通过这个讨论班,逐渐认识了嘉当理论。嘉当的论文以深奥著称,
但陈省身却逐渐习惯了他的想法,感到并不难于接受。陈省身的博士论文,就是嘉当方
法在微分几何上的应用。博士论文仅在他到汉堡一年之内就完成了。但因布莱希特外出
讲学,翌年年初陈省身才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1936年夏,陈省身公费期满,他同时接到了清华和北大的聘书,而且又得到中华文
化基金会的补助,可在国外再延长一年。他征求布莱希特的意见。布莱希特提出两个方
案,一是留在汉堡,随阿延、赫克从事近代数学理论研究;另一方案则是到巴黎,随嘉
当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嘉当的理论虽难,但陈省身对这位大师的学说已有初步基础,所
以决定到法国追随嘉当。后来他认为随嘉当工作的一年,是他在数学研究历程中有重大
意义的一年。

经布莱希特推荐,嘉当同意陈省身去做博士后研究。

嘉当是一位十分慈祥的长者。他的学生非常之多。在他办公时间谒见他时是要排长
队的。然而这位世界著名的几何大师,在众多学生中敏锐地发现了陈省身的才华,特地
允许他每两周到自己家里面谈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嘉当的法语陈省身勉强能听懂,他
们主要靠笔谈。第二天他还能接到嘉当的信,继续讨论前一天的话题。

陈省身在巴黎紧张地工作了10个月,写出3篇论文,但他的收获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
围。一年后离开法国时,他对微分几何已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

日后他说道:“当时能够理解嘉当工作的人还不多,我得意的是很早就进入到这一
领域,熟悉了嘉当的工作。因此后来我能应用他的发展方向,继续做出一些贡献。”

学成回国时,他决定到母校清华任教。他以为自己将在清华终此一生,不料却连清
华的大门都没看到——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根据清华校方指示,他到了长沙。


‏(6)‏

陈省身1937年归国,这时芦沟桥事变已经发生。他心情沉重地登上旅途,经香港抵
达长沙,在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建的临时大学授课。一学期后长沙成了前线,临
时大学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陈省身从此开始了他的西南联大生涯。

西南联大精英荟萃,陈省身遇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最令他高兴的是见到好友吴大
猷!吴大猷193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受聘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并与他大学时代的女友阮
冠世结为伉俪。抗日烽火燃起,他们夫妇俩来到西南联大。如今,两位“董先生”在此
相见,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主持西南联大数学系工作的先后是江泽涵、杨武之二位教授。三校联合,师资力量
强大而充裕。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禄等人最为出色。陈省身有机会开设一些高深的
课,这些课是为硕士生开的,但实际已达到博士课程的水平。如“李群”、“圆球几何
学”、“外微分方程”等。陈省身还同华罗庚以及物理系教授王竹溪合开“李群”讨论
班,这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

李群的理论后来在数学和物理两个领域都有重大发展和应用。陈省身和他的同事们
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很早就对这一理论有充足认识。

陈省身同华罗庚、王忠信三人同住一室。每人一张床,一个小书桌,一把椅子,一
个书架。屋里很挤。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心情舒畅。每天早晨起床时相互开开玩笑,
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并都做出丰硕的成果。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吴大猷家每周末有两桌桥牌“牌战”。陈省身是常客之一。他
在南开时即以善打桥牌著称。吴夫人阮冠世也是桥牌高手。只是吴大猷的水平不及格,
仅能在一旁观战,或干些不费脑子的事。

1939年陈省身与郑士宁结婚,新房就在昆明大西门内大富春街一座中式楼房里。这
儿住的是联大的几位老教授:饶毓泰住楼上,姜立夫住楼下。当时饶毓泰去了上海,便
让出一间厢房给陈省身夫妇。转年郑士宁到上海父母家待产,陈省身便搬出大富春街,
又过起单身汉的生活,又能经常到吴大猷家“参战”了。有时,“清华队”向“北大
队”挑战,事前说好,输的那队负责做当天的晚餐。晚餐总是很丰盛,常有剩余,大家
便让年纪最轻的陈省身和大肚汉吴大猷负责最后的“扫荡”工作。

郑士宁在上海生下一个男婴,原计划回昆明,不料珍珠港事变爆发,交通中断,她
只得带着孩子滞留在上海。

‏(7)‏

战争期间,学校的图书设备奇缺。所幸的是陈省身常能收到嘉当从巴黎寄来的大量
论文复印件。他可以充分苦读,把嘉当的理论搞得很熟,此理论后来成为近代数学主流
之一。

陈省身每年都有论文在国外发表。这期间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国际数学界所瞩目。因
此,1943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邀请他去作访问学者。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是当时
的世界数学中心,位于美国新泽西洲距纽约50英里的一个小镇。那里风光旖旎,充满田
园情趣。研究院创办之初就以数学为主要项目。并到世界各地聘请教授,第一个目标是
爱因斯坦,第二个目标则是德国大数学家韦尔。这两位大师都因希特勒当政于30年代中
期先后来到普林斯顿。

40年代初,世界大战正酣。中美交通困难。陈省身几经周折,最后乘美国军用机经
印度、中非洲、大西洋、巴西,历时整整7天,才抵达曼哈密。

在普林斯顿,和陈省身接触最多的是韦尔。他到了那里仅仅两个月,就完成了高斯
一邦尼公式的证明。韦尔看完初稿,当即向他祝贺。陈省身也自认为这是他一生最得意
的文章。他的证明有新见,解决了技术上的困难,并有许多新发展。这在科学研究上是
很难得的。

接着,他由此又引入以后被称之为“陈省身示性类”的著名工作,对数学乃至理论
物理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代著名几何学家霍普夫,在一篇谈到陈省身的
文章中写道:“微分几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正当陈省身在普林斯顿取得辉煌研究成果的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了。他毅然决定回
国,离开条件优越的普林斯顿,到清华任教,以实现振兴祖国近代数学的夙志。

就在这时,他突然收到家中电报,告知母亲病重。他马上提前启程,乘火车到旧金
山换船。在洛杉机,他接到母亲己病故的噩耗。想到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未能补报于万
一,他哀恸不已。

陈省身归心似箭,怀念慈祥的母亲,思想年迈的父亲,也想到自己的小家庭——新
婚不久便分离的妻子,还有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儿子……

然而战后的交通运输拥挤不堪,他在美国西部候船,整整等了3个月。直到1946年3
月中旬才从旧金山乘船返沪,抵达上海时已经是4月初。他同分别将近7年的妻子和第一
次见面、已经6岁的儿子伯龙团聚。

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感到经过六七年的战乱和离散,今天能活着重逢,而且全都安
然无恙,这可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啊!郑士宁流下悲喜交集的泪水,陈省身拥抱着爱
妻,向她许诺:“从今以后一家人永不分离!”

‏(8)‏

回到上海后,陈省身奉命组织中央研究院数学所。

中央研究院一直没有数学所。1940年准备增设数学所,聘姜立夫为筹备主任。1941
年3月筹备处在昆明西南联大成立。抗战胜利后,数学所筹备处迁往上海岳阳路,任命姜
立夫为所长。而此时姜立夫准备出国,便由陈省身主持工作。

因中央研究院上海分院的院址过于狭窄,1948年年初,数学、物理、化学三个所迁
往南京九华山鸡鸣寺路。那里远离市区,异常安静,是个理想的研究环境。

迁到南京后,数学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不喜欢搞形式,所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姜
立夫出国前曾多次推荐,请陈省身任所长,而陈省身不愿担任行政工作,只答应任代理
所长。

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一件大事是选举第一届院士,共81人。数学所院士5名,他们
是姜立夫、苏步青、华罗庚、许宝禄和陈省身。这五位数学家的当选是众望所归的。在
81位院士中,陈省身年纪最轻,只有37岁。

陈省身认为要办好研究所,最重要的是培养新人。他给国内各著名大学数学系写
信,请他们推荐三年内毕业的最优秀的学生。招聘信发出后,应聘者十分踊跃。于是陈
省身身边就有了十几名活跃的年轻助理研究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数学界的中坚力
量。如今荣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陈省身每周给学生讲12学时的“拓朴学”,把青年学子领人近代数学的殿堂。因此
有人说,他把研究所办成了研究生院。

1949年元旦,陈省身一家迁居美国旧金山。在普林斯顿他虽然受到贵宾礼遇,但西
望故国,不知何日才能返回,心中不胜惆怅。惟有拼命工作,借工作的乐趣来摆脱那满
腔愁思。

为赡养四口之家,他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便应芝加哥大学的聘请前去任教。芝
加哥大学由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创办,经费充裕,注重研究,是美国的一流大学。芝
大数学系出了好几位数学界的领袖人物。物理系则是物理学的圣地。西南联大的两名高
材生杨振宁、李政道当时正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

在芝大,陈省身培养出10位美国历史上第一批高水平的几何博士。随后又应邀到正
处于发展阶段的柏克莱加州大学任教。经过与同事的几年努力,这里终于成为几何与拓
朴的中心。


查看註釋...


這個人的家庭
父親
陈 宝祯 ‎(I4)‎
生辰
逝世
#1
陳 省身 寶幀長子 数學大师
Chern Shiing-shen
‎(I3)‎
生辰 1911年 十月 週六日 浙江嘉兴秀水县
逝世 2004年 十二月 週五日 ‎(年齡 93)‎ 天津
有家人 郑 士宁
陳 省身 寶幀長子 数學大师
Chern Shiing-shen
‎(I3)‎
生辰 1911年 十月 週六日 浙江嘉兴秀水县
逝世 2004年 十二月 週五日 ‎(年齡 93)‎ 天津
3 年
妻子
 
郑 士宁 ‎(I5)‎
生辰 1915年 日
逝世 2000年 日 ‎(年齡 85)‎ 天津市

結婚事件: 1939年 日 -- 昆明
#1
兒子
#2
女兒